顾
到了近代,两国的发展就很不相同了。中日两国都曾在19世纪受到西方的侵略与威胁,也都曾向西方学习,但是发展的道路却完全不同,这不能不说与两国的文化有关,当然也因为不同政治家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但日本经过明治改革,推翻幕府,彻底走上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是什么造成这样不同的结果?我想可以从两国的文化心态和政治主张的不同中找到原因。
首先,日本是从政治制度改革起步。他们不仅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购买坚船利炮,而且接受了西方的政治体制,推倒幕府,建立了天皇制的资产阶级政权,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方针,短短几十年就雄踞东亚,跻身列强。而中国却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机器,固守中国的封建体制,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只看到了西方的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却没有看到西学的实质。结果甲午一役,中国学习西方组建的新式水师全军覆没。虽然中国在军事装备上远远超过日本,却被日本打败。[55]当时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就觉悟到这个问题,认为政治体制不改革,光搬运西方的技术机器是没有用的,所以发动了“戊戌变法”[56],但仍然被封建势力摧毁,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统治阶级的心态是,一方面面临列强欺侮的残酷现实,感觉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封建文化道德的沦丧,不愿意放弃,不能从意识形态上、政治制度上接受西学。所以改革无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