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福音教的传播,使长期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占据垄断地位的罗马天主教教会面临巨大挑战和严重危机。为了克服危机,收复失地,罗马教皇和其他顽固坚持天主教信仰的宗教政治势力一方面采取强硬的反宗教改革政策,另一方面也开始在天主教会内部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Gegenreformation -katholische Reform)由此而兴。西班牙贵族伊纳爵·罗佩兹·德·罗耀拉(íigo López de Loyola,1491—1556)及其在巴黎创建的耶稣会(1534)可谓反宗教改革的急先锋,1545年召开的特伦托大公会议则是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的主要平台。与此同时,福音教宗教改革也在继续进行,不仅福音教诸侯组建的施马尔卡尔登同盟不断发展壮大,法国宗教改革家让·加尔文在瑞士法语区日内瓦开展的改革也搞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以建立政教合一的社团教会和把宗教改革与“生活改革”结合起来进行为突出特点的“第二次宗教改革”(Zweite Reformation)蔚然成风,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和外部,特别是在尼德兰、苏格兰和法国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福音教宗教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面对复杂多变的宗教政治局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一筹莫展。作为神圣帝国的最高首领和君临天下的“世界君主”,他感到有义务维护天主教会的统一,尽力消除有害于这一统一的种种隐患,不仅要消灭福音教“异端”,也要推进天主教改革,重振天主教的声望。但是,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又牵制了卡尔五世的绝大部分精力,根本无暇认真处理帝国事务;他在16世纪30—40年代采取的一系列宗教调解政策,均未达到预期目的,直到对外战争基本平息,他才利用福音教集团的内部矛盾和丑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成功地战胜了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并使皇帝的权威达到了顶峰。然而,卡尔五世的胜利只是暂时的。面对皇权的加强,天主教诸侯与福音教诸侯不顾宗教信仰的分歧,联手反叛,甚至不惜以出卖帝国领土为代价,乞求法国天主教国王的援助。在帝国内外反对势力的打击下,卡尔五世一败涂地,不得不在1555年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Augsburger Religionsfrieden),从帝国法律上承认帝国等级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宗教信仰决定权,路德教拥有与天主教平等的合法地位。《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暂时恢复了帝国的国内和平,但却没有彻底解决宗教改革问题,因此也不能阻止宗教改革的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