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暴动,也被称作“普法尔茨骑士起义”(Pflzischer Ritteraufstand)、“骑士战争”(Ritterkrieg)或“特里尔决斗”(Trierer Fehde)等等,是发生在宗教改革期间的著名事件之一。从根本上说,骑士暴动是日趋没落的骑士等级早已开始的救亡图存的斗争的继续,只是因为发生在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受其影响,也具有了一定的宗教动机和维度。部分骑士从路德的学说中引申出了反对不公正的官厅的抵抗权,也试图通过支持宗教改革使他们抢占教会财产的行为合法化。

骑士暴动的领导者是普法尔茨帝国骑士弗兰茨·冯·济金根(Franz von Sickingen,1481—1523)。

济金根出生在下纳赫(Unternahe),他的祖父莱因哈德(Reinhard)早已在此定居。他的母亲是下阿尔萨斯(Unterelsass)霍恩堡的玛加丽特(Margare the vonder Hohenburg)。他的父亲施韦克哈特(Schweickhardt)死于1505年3月,留下大片地产和大量财产;地产除了作为祖传宅第的埃伯恩堡(Ebernburg)外,还有散布于纳赫(Nahe)、下阿尔萨斯和克赖赫郜(Kraichgau)之间的大片土地,财产则有现金、银矿和铜矿投资以及对一些诸侯的债权。1500年,济金根娶出自弗勒斯海默尔(Flersheimer)贵族世家的海德维希(Hedwig)为妻,生有6个孩子。1515年1月9日,他的妻子在生第7个孩子时不幸死亡。

济金根以其好勇斗狠和恪守骑士“理想”而闻名于莱茵河中游地区。他最初效力于帝国君主,试图通过加强帝国君主的地位、限制诸侯的权力来重振骑士等级的辉煌,改善骑士等级的境况,但因攻击帝国城市沃姆斯,在1515年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发布的帝国放逐令的惩罚。济金根转而效力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攻击沃姆斯、洛林、梅茨、黑森邦国伯爵领地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等一系列战斗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大大提高了他在帝国政治中的重要性,也赢得了丰厚的财富。1518年,马克西米连一世把这位雇佣兵首领重新拉到自己身边。1519年,在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为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权而进行激烈竞争时,济金根率领军队承担了保护选侯会议的任务,他本人也乘机对选举施加影响,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16—1556年在位)的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又参与了施瓦本同盟驱逐符滕姆贝格公爵乌尔里希的军事行动,帮助皇帝卡尔五世夺取了符滕姆贝格公国。

1520年,胡登因为支持路德的宗教改革,受到教皇开除教籍的威胁,前来投奔济金根。通过胡登,济金根对“从头到脚全面改造教会”宗教改革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胡登反对罗马,敌视教士,张扬德意志自由的思想观念也深表赞同。尽管并不完全懂得路德的深奥思想,但在胡登的影响下,济金根渴望行动的迫切心情,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了。

在胡登之后,一些因为宣讲福音而遭到迫害的流亡宗教改革家,如马丁·布塞尔、约翰·厄科拉姆帕德(Johann Oekolampad,1482—1531)、约翰·施韦贝尔(Johann Schwebel)、卡斯帕·阿奎拉(Kaspar Aquila)和卡斯帕·黑迪欧(Kaspar Hedio)等人,也先后来到埃伯恩堡,受到济金根的友好接待,埃伯恩堡由此获得了“正义客栈”的美誉。而这些流亡宗教改革家也在埃伯恩堡将其宗教改革主张付诸实践,在弥撒中用德语而不是用拉丁语朗诵福音书和使徒书,用饼酒同领形式庆祝圣餐等,这比路德的同类做法要早许多年。

1521年,在获悉路德准备前往沃姆斯接受皇帝和帝国等级的审讯的消息后,济金根专门派人向路德转达了他的保护之意,路德没有接受,他声称:“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世界是靠语言来征服的,教会是靠语言来维持的,也还是要靠语言来复兴。”路德还劝告济金根放弃进攻教会诸侯的计划,声称向神职人员发动战争就是向妇女和儿童发动战争。济金根深感失望,但在皇帝卡尔五世颁布了《沃姆斯敕令》之后,他仍决心采取积极行动,打击天主教势力,支持宗教改革并从中捞取一些经济、政治实惠。

1522年8月,济金根在兰道(Landau)召集来自莱茵河流域、施瓦本、弗兰肯等地的600余名骑士开会,结成为期6年的“兰道同盟”(Landauer Einung),自任盟主,准备按照宗教改革的精神,开展反对教会诸侯的斗争。8月27日,济金根发表檄文,声讨特里尔大主教、帝国选侯里夏德·冯·格赖芬克劳是基督真理的破坏者、德意志民族的敌人(他曾在1519年国王选举中支持法国候选人),号召人们向特里尔的进军,进行“反教士战争”,维护基督的荣誉,为“福音书打开一个口子”。实际上,济金根与格赖芬克劳结仇已久,他的此次战争首先是要消除自己的宿敌,也是要通过抢占教会财产,获取物质利益。

9月初,济金根率领由1500名骑士和5000名步兵组成的军队,携带大炮从埃伯恩堡出发,进攻特里尔选侯邦。起初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仅攻占了邦国城市布利斯卡斯泰尔(Blieskastel)和圣温德尔(St.Wendel),而且还对特里尔城实行了严密包围。但特里尔大主教得到了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路德维希五世(Ludwig V.,1478—1544)和黑森邦国伯爵菲利普一世(Philipp I.,1504—1567)由3万名士兵联合组成的军队的援助,而在济金根方面,参加了“兰道同盟”的大多数骑士贵族都持观望态度,很少有人响应济金根的号召,全帝国性的大起义更无从谈起。皇帝卡尔五世不仅不支持济金根的行动,反而迎合诸侯,宣布放逐参与暴动的骑士。

起事骑士陷于孤立,五次猛攻特里尔城不下,只好撤围,退守兰德施图尔(Landstuhl)。其他“兰道同盟”骑士慑于诸侯迅速集中的强大力量,不敢相救。1523年5月,诸侯联军开始反攻,很快就占领了兰德施图尔。济金根身负重伤,不得不宣布投降,但因伤势严重,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他的27个城堡,被几个赢得战争胜利的诸侯瓜分一空。胡登逃往巴塞尔,原打算投靠住在那里的伊拉斯谟,但伊拉斯谟借口火炉不够暖和,拒绝收留胡登。伊拉斯谟原本与胡登有过密切交往,只因胡登曾批评他对宗教改革态度冷漠,便耿耿于怀,甚至见死不救。胡登又转道苏黎世,受到该地宗教改革家茨温利的接待。胡登在气愤之余,写下《忠告》一文,指责伊拉斯谟为胆小的变节者。伊拉斯谟则写了《伊拉斯谟对胡登诽谤的反驳》一文作答,并致书苏黎世议会,要求把胡登驱逐出境。8月29日,伤病缠身的胡登死于苏黎世湖(Zürichsee)的乌芬瑙岛(Ufenau)。其他避难于埃伯恩堡的宗教改革家也分散四方,另谋出路。大多数人后来得到了牧师之职,继续从事改革活动。

骑士暴动以失败告终。它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改善骑士的状况,相反,却为骑士招来了更大的灾难,许多参加过暴动的骑士家族丧失了原有的领地,至少是不再掌握自主权了;其他骑士也不得不被迫屈服于诸侯的权威。诸侯的权力垄断,至少是权力垄断的要求,得到了贯彻。而骑士在帝国范围内的联盟彻底瓦解了,其生存陷入了更严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