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单独建立西德国家的举动引起了苏联方面的警惕和不满。苏联外交部在1947年3月给莫洛托夫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关分裂德国的言行“已经不是宣传手段或政治讹诈,而是对德国进行政治和经济肢解,把西德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并入到美国建立的西方集团中去的实际威胁”。面对西方重建西德国家的种种举措,苏联一边高举着政治统一德国的大旗,一边准备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反击。

苏联选择大柏林区作为其反击美国的突破口。为抗议西方六国伦敦会议,1948年2月,苏联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政治集会。当西方国家提出抗议时,苏联驻德军事长官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Vasili Sokolovski,1897—1968)声明柏林是苏占区的一部分,指出西方国家利用“他们的地位损害了他们留在柏林的权利”。3月9日,索科洛夫斯基奉召回国。1948年3月25日和27日,索科洛夫斯基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保护和控制德国苏占区边界线的命令》和《关于加强保护和控制柏林外部边界的命令》,企图把美英法三国军队的交通运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加强对通过柏林外部边界的人员和货物往来的控制。3月30日,索科洛夫斯基通知柏林的美占区军事长官克莱,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的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除了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索科洛夫斯基还在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上指责六国伦敦会议是一次西方国家的“秘密勾结”,宣布盟国管制委员会作为德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已经不复存在,苏联决定撤出这个机构。1948年4月1日,苏联开始实施对柏林区的封锁,阻扰西方三国车辆的通行。两天后,苏联封锁了从汉堡和巴伐利亚到柏林的交通,西占区和西柏林之间的陆路交通逐渐中断。

在此情况下,美国驻德军事当局向苏联提出了强烈抗议,声称苏联违背了1945年6月5日苏美英法四国关于占领德国声明的第二项规定,即“大柏林区”将由四国武装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军管制总部”共同管理当地的行政。美国还指责苏联限制柏林和德国西占区之间的交通,破坏了1945年6月29日格奥尔吉·朱可夫、克莱和英占区前军事长官威廉姆·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1893—1969)商定的关于保证美英法三国人员经过苏占区进入柏林的地面通道的协议。但是,除1945年11月30日德国盟军管制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规定柏林和西德之间建立三条空间走廊,在这些走廊上飞行可不必事先通知”有正式文件外,有关西方三国进入柏林的地面通道协议根本没有正式文字依据。杜鲁门对此也不否认。

为了试探苏联限制地面交通的决心,克莱故意从西柏林开出一列火车。但是,当列车进入苏占区的铁道后,却被迫在一条支线上停留了几天。最后,克莱没有办法只得把火车退了回去。于是,德国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客运和货运,一时陷于停顿。美英决定利用有法律依据的空中走廊,开始对柏林空运物资。

美国的谴责和反击都未能动摇苏联封锁柏林的决心。“六国伦敦会议”后,西方加快了成立西德国家的步伐,并开始统一在西占区进行币制改革。东西方在柏林地区的对峙也变得骤然加剧。1948年6月11—12日,苏联切断了柏林同西占区之间的所有铁路交通,还关闭了易北河上的一座公路桥。16日,苏联代表退出盟国管制委员会。在西方三国正式对外宣布德国西占区币制改革计划之后,苏联于6月19日发布声明:“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地区经济利益,防止对苏占区经济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行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过彻底检查后才可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才能通行。苏联的封锁政策使柏林成为全球冷战的焦点。

1948年6月币制改革在大柏林受阻后,苏联决定进一步紧缩封锁,企图将西方国家赶出柏林。6月24日,苏联切断了德国西占区到西柏林之间的陆路交通,并停止向柏林供应紧缺的煤和电。30日,苏联又切断了通往柏林的水路交通。西方国家则开始对苏占区进行封锁。24日,英国中止鲁尔煤钢对苏占区的供应。25日,双占区经济委员会决定,进一步限制同苏占区的贸易。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迫使苏联解除封锁,西方要想继续留在柏林,就必须进一步采取反击措施。

西方决定利用空中走廊空运食物和其他物资,保证西柏林人民的生活。苏联曾打算限制柏林与西德之间的空运,但由于担心过多干扰空中走廊会引起英美采取护航政策,从而导致双方的军事冲突,因而没有封锁空中走廊。杜鲁门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留在柏林,以显示美国的决心和实力。6月25日。美国飞机开始向西柏林空运物资。在26日的内阁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空运应在“全面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命令美国的欧洲驻军司令部要动员一切可能的飞机参加空运。1948年6月28日,杜鲁门再次强调美国留在柏林的决心。根据这一政策,美国一方面在7月17日、18日两天把60架B29飞机以“远距离飞行训练”为名派往英国,并在英国建立战略空军基地;另一方面则是对苏联制造“柏林危机”的行动开展宣传攻势,声称苏联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以西柏林200多万居民作为人质。

二、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解决

在长达11个月的柏林封锁中,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盟国共实施了19万多次空运,共运输货物140万多吨。这么大规模的空运,即使是对于超级大国美国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但杜鲁门认为,要让西方继续呆在柏林而又不会冒全面战争风险,“空运比陆路武装护送”更稳妥。实际上,杜鲁门虽然决心让西方继续留在柏林,但他也一直不想让这次危机进一步升级。杜鲁门曾明令陆军部“不得发表关于柏林问题有进行战争的可能性的声明”。

英法两国也不想让柏林危机进一步严重化。1948年6月24日,法国外交部表示,留在柏林是出于不得不追随美国的考虑。26日,皮杜尔在法国议会外交委员会表示,愿意与苏联谈判解决柏林危机。英国表示不愿撤出柏林,但也绝对不是不惜以武力来留在柏林,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危机。

1948年7月6日,西方三国分别照会苏联驻本国大使,抗议苏联在柏林危机中的种种行径,并希望通过谈判与苏联解决争端。7月14日,苏联向三国复照,指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西方破坏相关协定。“在柏林造成的现状,是由于美英法三国政府破坏四大国对德国和柏林一致通过的决议而产生的。破坏此种协议的表现于实行单方面的币制改革,表现于对柏林西部区域采取特别的货币,以及表现于分裂德国的政策中。”但另一方面,苏联也同意就包括柏林在内的整个德国问题展开谈判。8月2日,斯大林在会见西方三国代表时再次强调:“只要我们把德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盟国占领军驻扎在首都柏林那就是自然的。但是,柏林在地理位置上却位于苏占区的中心。作为伦敦会议的一个结果,在西德已经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国家并且以法兰克福为其首都。目前存在两个首都。鉴于最近这些变化……西方的权利失去了合法的基础。”但是,西方三国代表却声明它们在西德的行动绝不会妨碍德国统一和建立德国中央政府,因此三国拥有继续留在柏林的权利。

1948年八九月间,四大国代表就如何解决柏林危机一事在莫斯科和柏林举行了多轮会谈。8月30日,四大国莫斯科会谈代表向柏林的四国占领区军事长官发出指示:撤销新近实施的对柏林和西占区之间有关交通、运输和贸易以及往来于德国苏占区货运的限制;苏占区的带有“D”记的马克应成为柏林的唯一货币,收回西占区的“B”记马克,使其不在柏林流通,柏林货币由苏占区德意志银行负责。然而,在随后召开的四国军事长官会议上,东西方却对如何落实这些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西方代表认为,柏林并不是苏占区一部分,西方在柏林的行动不应受限制,只有解除封锁才能进行有关柏林和德国问题的谈判。苏联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是西方的相关政策才导致柏林危机的发生,要解除封锁,西方国家必须首先中止这些政策的实施。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美国希望将柏林问题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并鼓动英法一起行动。但是,英法却不想把问题闹僵,主张再给苏联发照会。在一番争论之后,三国政府于9月22日分别发给苏联一份内容相同的照会:反对强加的空中交通限制,要求苏占区德意志银行的活动需要受到四大占领国军事长官组成的财政委员会的监督;坚持柏林同西占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必须置于四大国监督之下。9月25日,苏联分别回复三国政府,表示飞往柏林的航空线不能继续不受限制,财政委员会也不能拥有控制权,但四大国可以共管柏林同西占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第二天,西方三国外长在巴黎开会时表示,苏联的答复未能满足其要求,决定将柏林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三国外长还照会苏联,说它们这样做的原因是苏联政府的柏林封锁“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9月29日,英美法三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有关照会,但在10月3日的外交照会中,苏联却否认联合国安理会有权讨论柏林问题,并指出“柏林形势问题”与整个德国问题,以及分裂德国和建立西德政府问题密切相关。根据联合国宪章107条,以上问题应由占领德国的三国政府负责,而无需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苏联建议根据波茨坦协定召开四大国外长会议讨论柏林问题。

1948年10月4日,柏林问题正式提交联合国安理会。6日,安理会以9:2决定讨论柏林问题。22日,安理会经多次辩论草拟出了一项立即要求撤销所有交通限制、按照1948年8月四国莫斯科协定解决柏林货币统一问题、举行四大国外长会议讨论整个德国前途问题的提案。但是,苏联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个提案。联合国大会主席和秘书长呼吁四大国尽快召开会议解决柏林危机。

与此同时,西方也加强了空运和经济封锁。1948年10月15日,美国和英国建立了联合空中补给线工作小组,统一指挥大规模空运。这条强大空中走廊为英法美三国占领军和250万西柏林市民继续提供粮食、布匹、药品、煤炭等物资,使苏联将西方赶出柏林的愿望落空。从1949年初起,西方加强了对苏占区和东柏林的经济封锁。2月初,苏占区的车辆被禁止通过柏林英美占领区,从西柏林运往苏占区的货物也受到严格的管制。美国还趁柏林危机,加紧在国内制造战争气氛,加速西德国家的建立。

在西方的顽强抵抗下,苏联决定开始放出让步的信号。1949年初,斯大林表示,如果英美法同意把建立单独的西德国家推迟到研究整个德国问题的外交会议召开的时候,“苏联政府不认为取消运输限制有什么障碍”。这是苏联第一次没有把柏林问题与币制改革问题联系在一起。4月27日,苏联政府又宣布,如果西方大国愿意召开四大国外长会议讨论德国重新统一问题的话,苏联可以撤销柏林封锁。在经历了一系列紧张的磋商之后,苏美英法终于在1949年5月5日同时发布如下公告:(1)苏联政府自1948年3月1日起所规定的柏林与德国西部之间交通、运输及贸易的限制于1949年5月12日取消;(2)英法美三国同时或单独自1948年3月1日起所规定的限制柏林与苏占区之间的交通、运输及贸易的限制也将于1949年5月12日取消;(3)在前两项所述限制取消后第十天,即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大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及由于柏林形势而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柏林货币问题在内。5月12日,柏林封锁解除,历时近一年的柏林危机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