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超过法国,成为继英、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经济体。然而,就整体经济结构而言,这一时期的德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化国家的水准,充其量只能称作拥有较强大工业经济实力的农业国。据统计,1870/74年德国国内生产结构百分比为:农、林、渔等第一产业占37.9%,工业、手工业和采矿业等第二产业占31.7%,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就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仍远远高于第二产业从业人数。1861/71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0.9%,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仅占27.6%。但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抓住国家统一带来的有利条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Zweite Industrielle Revolution)的机遇,利用建立在电气、内燃机、合成化学等新技术平台上的优势,迅速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一跃成为工业先锋国家。
第六章 帝国时期的经济
书名:《德国通史(全六册)》 作者:王亚平,孙立新,刘新利,邢来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