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节 中国北方王(1)

 中原大战的两大赢家自然是蒋介石和张学良。蒋介石此战是大获全胜,彻底铲除了“西北王”冯玉祥和“华北王”阎锡山这两个老对手,同时重创了桂系,把桂系的势力驱逐出了华中地区,又把原本游离于蒋介石控制之外的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几个省的地盘都纳入了中央军和中央嫡系的控制范围内,使得蒋介石的中央嫡系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实力派巨头,坐拥华东和华中的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全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并且拥兵百万、统领中央,可谓睥睨全国、傲视群雄。 如果说蒋介石赢得是高声大气、轰轰烈烈,那张学良就是赢得不显山不露水,赢得很低调。先不说别的,光是钱财这方面,张学良就发了横财,简直是大捞特捞,赚得盆满钵翻。首先是向中央军、反蒋联军倒卖军火,张学良就赚了七八千万大洋,随后对双方虚与委蛇时,张学良先从阎锡山和冯玉祥那里榨取了五百万元军费,然后从蒋介石那里勒索了两千五百万元军费,剿灭汤玉麟时又从汤玉麟那查封了一千多万元。光是数钱,张学良就数得手抽筋了。 而地盘和军队,张学良也是狠狠地赚翻了。东北军一记假道伐虢,铲除了汤玉麟这个心腹大患,同时自身额外地增加了10个师的番号,而西北军和晋绥军的残余部队以及西北军和晋绥军的地盘也基本都被蒋介石交给了张学良。蒋介石此时急于让中央军恢复元气并从军阀混战中腾出手来,然后再调动中央军主力南下去对付盘踞在赣南瑞金一带的那支“红色军队”(年底12月时,中央军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战争),因此基本都把北方的残局交给了张学良去收拾,这自然给张学良提供了扩大自身东北派系地盘的大好机会。晋绥军盘踞的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北京、天津这四省二市以及西北军的陕西省,都被张学良一咕噜地吞了下去。其实,西北军在宁夏、甘肃、青海这三省也颇有势力,但这三省主要是回族马家军的地盘,张学良也不便把手伸得太远,因此只吞了在西北地区最富庶的陕西省。但为了不让蒋介石和南京方面猜忌自己,张学良很快便把河北省和北京特别市归还给了蒋介石,以表示自己的“忠心”,但留下了天津市,因为张学良严重缺乏优良出海港口。对此,蒋介石大为赞赏,并且根据张学良的提议,保持北京的名称并设立为河北省的省会,天津继续保持特别市。这样,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关系就像南京、上海、江苏省的关系(上海此时属于江苏,重庆也属于四川,天津属于河北)。蒋介石随后派遣中央军进入河北省和北京市,将这个北方军阀和北方政权的核心地区纳入南京的控制下,确保中国北方不会再出现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北京政府。张学良则打算把天津市建设为东北最大的出海港口和中国的“北方上海”。 趁着中原大战,张学良这个大赢家除了原先所拥有的东北四省外,手中又增加了山西、绥远、察哈尔、陕西这四个省以及天津市,坐拥中国北方的八省一市,跃升为不折不扣的“北方王”,东北派系的地盘面积增加了约8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则整整翻了一倍。中原大战结束后,东北派系的地盘面积达到了2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为6700万(东北四省人口3300多万,山西省人口1400余万,陕西省人口1500余万,绥远省和察哈尔省的人口加起来约300多万,天津市的人口约100万。)。 至于军队方面,张学良的势力也陡然激增。此时东北军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30个步兵师和5个骑兵旅,总兵力扩到了45万。张学良若是弄一些小动作,扩到五十万也不成问题;另外,蒋介石还把近二十万的西北军残部和全面投降后的十多万晋绥军都交给张学良去编遣处理。蒋介石对西北军晋绥军残部的整顿缩编是有规定的。根据西北军代表、晋绥军代表同蒋介石、张学良的反复磋商后,最后决定:西北军残部被缩编为8个步兵师、4个骑兵旅(已经向蒋介石和张学良投降的西北军部队不算,那些部队在性质上已经成为中央军派系和东北军派系里的非嫡系部队,不再属于西北军);晋绥军残部被缩编为6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6个炮兵团(晋绥军正规化程度较高,也拥有独立的炮兵部队)。西北军最终保留12万兵力,晋绥军最终保留10万兵力,连同东北军共同驻守北方八省一市。在这件事上,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态度是一样的,都强力打压西北军和晋绥军余脉,强行削减西北军和晋绥军残余实力。蒋介石肯定不想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打垮的西北军和晋绥军会死灰复燃,而张学良也不愿意自己派系里这两支非嫡系部队的人数太多。当然了,这22万新编后的西北军和晋绥军自然也被纳入张学良的麾下,使得张学良此时的部队猛然间暴增至67万,包括45万嫡系的东北军,以及这12万非嫡系的西北军和这10万非嫡系的晋绥军。新编后的西北军和晋绥军并不属于东北边防军,但都受控于身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是东北军的非嫡系仆从部队。 张学良此时的67万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对于此时北方八省的6700万人口来说,还是维持着民众和军人的“百一”比例,因此并没有对北方八省的财政和民生造成太大负担。 对张学良本人来说,他又多了三顶官帽: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国民政府军政部副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得到中华民国第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另外,东北派系里的很多人也进入了南京政府里就职,使得东北派系把势力延伸进了中央政府。可以说,东北派系已经成了仅次于中央派系的全国第二大实力派系、第一大地方派系。年仅二十九岁的张学良也位居仅次于蒋介石的一人之下、四万万人之上的全国第二号实力派领袖。东北派系在进入张学良时代后,跃居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张学良在这场中原大战中展现出了“英明睿智”的头脑、“高瞻远瞩”的目光、“圆滑老练”的手段,使得东北军只付出很小的代价,却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战果,几乎是轻而易举地便重新恢复了张作霖时代的奉系曾雄踞九个省的最鼎峰时期的实力,并且还借助蒋介石的中央军而一举打垮了东北派系的宿敌阎锡山和冯玉祥,又趁机铲除了盘踞一方、分裂东北的汤玉麟。这些,都使得东北派系内部一些原本对张学良并不太服气的元老新秀们从此对张学良佩服得死心塌地,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张学良在东北的威望,加强了张学良在东北的领导权力,并奠定了张学良在东北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的对外政策是强硬防日、整军备战;对内政策分为两部分,一是在东北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二是坚定拥蒋,但不盲目仆从于蒋,从而在确保东北拥有很大自主权的情况下同时又在国内获得稳固而牢靠的后台靠山。事实已经证明,张学良的对内“拥蒋”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不但让东北避免卷入国内战争,还在这场中原大战中成为最大赢家,同时又让张学良自身位极人臣并取得了蒋介石的高度信任。10月10日,张学良在沈阳的东北军政议会大堂内正式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吴铁城和代表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张群对张学良进行监誓并捧交印信,现场共有中外来宾八百多人参加典礼。 吴铁城致辞道:“中央政府特以此重任付托张学良副总司令,乃因张副总司令恪守尊奉本党之三民主义,坚定接受和忠诚执行国民革命之使命,且已得到多番事实之考验。此次张副总司令振军入关,拥护中央,削平内乱,即以贯彻先前易帜、促进统一、维持和平之主张,故义声所播,和平复睹。张副总司令以副党国之厚望,而慰民众之喁望,就职之后,便可以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之职辅弼中央蒋总司令奠定大局,共担国政军务,政府得以从容建设。此诚国家长治久安之计,万世之盛事!愿张副总司令与蒋总司令共同努力图之,幸甚!幸甚!” 张群随后也发表了致辞,洋洋洒洒,尽是对张学良的大加褒扬之词。张学良听得很不以为然,但现场的东北军政高层们则无不听得心花怒放、神驰飞扬。张学良成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这意味着东北派系不再是一个地方派系了,而是成为中央派系里的一大实力派,东北派系的性质得到了质的飞跃,毕竟做个地方土皇帝是没有跻身中央“朝廷”里有前途的。就在两年前,东北还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政府众巨头联合围攻的对象,但现在,东北派系可谓今非昔比,张学良猛然间跃居全国第二号人物,冯阎李等人都被打倒。此时摆在东北派系前面的,是一条充满前途的光明大道。想到这里,现场的东北军政高层们又怎么不兴奋激动?当初东北易帜,很多东北高层之所以反对,就是怕东北派系从此会仰人鼻息、寄人檐下,但现在,他们之前的担忧都烟消云散,对张学良这个“少帅”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