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节 擦枪险走火(3)

张学良看得不忍,他知道张作相是得知消息后急急地赶过来的,帮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看张作相忍住自尊而做出的这副点头哈腰、低声下气的神色,张学良知道这是极其难为他了。张学良心头一热:“辅帅…”张作相对张学良道:“少帅,这件事就让我来全权处理,可以吗?”

张学良点点头:“辅帅做事,我当然放心了。”他忍住对日本人的怒火和对张作相的内疚,转身准备离去。张作相又叫住他:“少帅,把铁岭的军队撤走吧!”

张学良吃了一惊:“辅帅!”

张作相用不容置疑且带着一丝请求的语气对张学良道:“撤了吧!”

张学良在心里轻轻叹息一声:“我知道了。”他清楚,张作相知道自己不会低三下四去跟日本人屈膝妥协,他担心自己意气用事,真的挑起战争,因此他急急赶来,帮自己充当这个受辱受气的角色,替自己善后。张学良默然无语地走出门,对在外面等着的于学忠、王树常、高维岳等将领们吩咐道:“撤军。”

于学忠惊讶道:“可是铁岭县城内外有上千名日军,并且还有一个联队的日军正朝这里移动,我们却要撤军?”

张学良无奈地道:“这是辅帅的吩咐,他正在帮我给那帮日本人受气,我不能违背他的意思。这样吧!你们两个师的主力撤到四十公里外,随时待命,同时留下一个团,以维持秩序的名义继续留在城内,防止日本人真的开战。”

于学忠三人齐齐立正:“是!”

张学良在心里叹息道:“辅帅啊辅帅,真是难为你了。”他此时只有内疚不已。

这起“铁岭事件”从9月23日爆发后,直到9月30日才结束。这七天内,关东军和东北军在铁岭县城附近集结了数万军队进行对峙,双方神经紧绷、剑拔弩张,关东军驻扎在东北其他地区的部队也积极开动,日本国内的部队也有异动,东北军则全面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开战。整个东北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笼罩在空前的战争气氛里,社会上人心震动。国内各界以及国际上各国也都把惊奇和紧张的目光投向东北,南京方面捏了一把冷汗。原本日本国内的主战派和强硬派曾有人力主趁机对华开战的,但军人出身且对日本军部大力支持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却在9月29日猝然死去,使得日本军政高层陷入混乱。新的首相浜口雄幸属于文官派和主和派,因此严令日本军部和关东军不得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这才使得本来已经滑向战争边缘的中日两国在险象环生中终于和战争擦肩而过。

为了准备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张学良在9月25日命令吉林省驻军抽调两个师、黑龙江省驻军抽调两个师、热河省抽调三个师增援位于战争前线的辽宁省。吉林省保安司令臧式毅和黑龙江省保安司令万福麟都立刻执行了命令,但热河省保安司令汤玉麟却对张学良的命令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增援辽宁。这让张学良愈发对汤玉麟起了戒备心。

这件事最后还是由东北方面的让步而结束,但张学良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也或多或少对日本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张作相最后把条件也压得低了不少,东北方面不公开道歉,双方都撤军,东北方面给日方赔偿十万元,日军在清乐茶园剧场以及铁岭县城里的破坏损失都由东北方面承担,“挑起事端”的卢振武由东北方面撤职查办,不交给日方处理。张学良最后亲自探望和安抚了卢振武等铁岭县公安大队的警察们,并在几个月后安排卢振武到辽阳县担任公安局的局长。

这件事也极大地惊动了两国高层,毕竟东北军和关东军若爆发冲突,非常容易引发中国两国的全面战争。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询问了这件事的经过,要求张学良“在以后类似的事件中保持克制,务必以大局为重”,南京政府外交部随后在私下里向日本驻华公馆表示歉意。而日本方面,表面上一反常态没有继续借题发挥,但实际上在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实上,关东军内的激进派军官在“铁岭事件”发生时极力主张趁机发动战争,进攻东北以吞并满洲,关东军总司令官畑英太郎也有此意。但此事被东京方面获悉,并立刻严令阻止关东军采取进一步的动向,因为日本高层多半认为此时就发动战争还没有任何准备,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文官集团和军人集团、军队内部的统制派和皇道派之间也都争执不休,因此制止了关东军想要趁机展开战争的狂妄意图。而原本极力推崇对华开战和对外扩张的军人首相田中义一正好在9月29日因为心肌梗塞而突然死去,导致日本高层的对外政策陷入混乱。实际上,在“皇姑屯事件”发生后,裕仁天皇曾训斥了田中义一,认为这么大的事情,他身为日本天皇居然在事先不知道,军方竟然不听从天皇的指挥,这显然是对皇权的严重蔑视。裕仁天皇也对关东军内的激进派擅自妄为的行为十分不满。田中义一死去后,接替他首相职位的是法学家出身的文官浜口雄幸。浜口雄幸是一位温和而清廉的文官,素来反对田中义一那套“对外扩张”的激进政策。他的上台,意味着日本高层里的文官集团和主和派重新掌握了内阁。浜口雄幸成为新首相后,马上宣布制定新的内外政策,进行裁军并削减一个亿的军费,这对日本军方来说是很重大的打击,引起了军方的极度不满和刻骨仇恨。

另一方面,日本军队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和不同派系,主要是统制派和皇道派。统制派的主张是在军部的控制下,尽量不使用武力,平稳地促进国家的强盛;皇道派则是激进派系,崇尚立刻对外开战、对外扩张。关东军的众多激进分子都是皇道派成员。因此在要不要对中国或满洲开战的问题上,日本军方内部也不是一条心。“皇姑屯事件”一直是统制派用来打压皇道派的话柄,眼下的“铁岭事件”,更加成为统制派压制皇道派的又一个机会。因此“铁岭事件”最后有惊无险地结束,和日本军政高层内部错综复杂的争斗内讧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10月上旬,蒋桂战争在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结束后,蒋介石随即把目光投向了原打算跟着桂系同时反叛自己的西北军。西北军之所以没有跟桂军同时出战,一来是蒋介石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手段,对桂系先发制人,二来是因为阎锡山暗中被蒋介石收买,把前往山西试图和晋绥军联盟的冯玉祥给软禁了,导致西北军群龙无首、反应迟钝。蒋介石取得对桂系的战争胜利后,立刻对西北军秋后算账。10月10日,宋哲元、孙良诚等二十七名西北军将领联名通电反抗蒋介石,中央军和西北军的战争随之爆发。在这前后,汪精卫、俞作柏、张发奎、唐生智、石友三等人先后反叛蒋介石。在这1929年的秋冬时节,中国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张战争、蒋唐石战争…轮番爆发,各场战事一个接一个,并且这个战事里套着那个战事,那个战事和这个战事又联合起来,简直是遍地开花、此起彼伏,西南、西北等边陲地区的地方军阀也混战不休,云南的龙云指挥滇军进攻贵州,滇军黔军大打出手,黔军统帅、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在混战中死于流弹,毛光翔和王家烈随后在贵州崛起,两人争夺贵州军政大权。除了东北,中国绝大部分的地区尽皆卷入战火。在犹如雨后春笋般的连环混战中,中国和全世界迎来了新的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