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节 人才最宝贵(4)
除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外,舒国生还按照张学良的命令,招募德国的退役军人来到东北就职工作。德国的军人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文化修养,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有几百万大军,但战败后,德国被迫签署《凡尔赛条约》,军队只能保留十万,并且不允许有空军和海军存在,这使得上百万德国的退役军人失去了养家糊口的渠道。舒国生乘机大肆招揽,光是在1929年,就给东北送去了一万多名德国的精英军人,包括在德国著名军校毕业并且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战斗军官和参谋军官,以及空军飞行员、地勤机械师、海军水面舰艇水兵、潜艇兵、炮兵、装甲兵、摩托化步兵、防空兵、有线电话通讯兵、无线电通讯兵、防化兵、军医、工程兵、铁道兵、汽车兵、狙击手等各种技术兵种军人。对于张学良来说,无异于如获至宝。这些德国军人有的前往东北讲武堂作为战术学科教官,有的补充入东北军各部队内担任军事顾问,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军战斗力和战斗素质的提高,也使得东北军现代化建设进度大大加快了。特别是来自德国的退役狙击手,张学良简直是欣喜若狂。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手部队,并且德国培训狙击手的军事教程和狙击手的训练方式都是世界一流的。张学良很清楚狙击手在现代战争期间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得到了大批的德国退役狙击手后,他开始着手建立东北军自己的狙击手部队。舒国生干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探望中国在海外各大名校留学深造着的各种精英人才。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王淐金、赵忠尧、郭永怀、吴健雄、袁家骝等此时中国在海外留学的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们,陆续都接到了以张学良署名的信函和随信一起寄过去的支票,基本都是一两千美元。张学良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国争光,学成之后早日回国(张学良的意思当然是回东北了)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换句话说,张学良已经提前“预定”了这些未来的中国科研精英。在对海外的中国学子提前下手的同时,张学良也大力支持和鼓励东北本地的优秀学子出国深造。6月30日这天的营口港口边,随着东北四省第一期联合高考和大学应考刚刚结束,东北二十多座高等学府和上百座中学里,共有1000多名成绩出类拔萃的精英学子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东北政府负责他们在国外的一切费用。张学良亲自来到天津港口,为这些即将踏出国门的东北学子们送行。东北各级学校的校服都已经重新设计并统一发放,在民国风格的基础上又被张学良加入了后世的流行元素。学生们清一色穿着雪白色的衬衫和绸缎制长裤,女生则穿着颇有中国风的长裙,再加上柔软的帆布鞋和黑亮的头发,使得东北的学子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这1000多名学生中共有800多人是男生,女生不到200人。即将送他们离开祖国和家乡的轮船是东北最好的远洋客轮,这些留学生们会经过中国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再穿过苏伊士运河并进入地中海,然后在南欧地区的沿海港湾登陆,把这些学生们送上欧洲大陆,接着,客轮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在美国东海岸港口靠岸,把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学生送上美国大陆,最后再沿原路返国。张学良一身笔挺的陆军上将军服,整个人显得神采飞扬、顾盼自雄。他慷慨激昂地对列队完毕的学生们大声道:“同学们!你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祖国同胞的殷切期望和家乡父老的深切祝福,你们是以后把我们大中华建设成富强国家的主力军!同学们!记住了!你们是骄傲的中国人!在国外,要昂起你们的头颅!用你们的名列前茅的成绩和你们身为中国人的傲骨为祖国争光!要让西方列强知道,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不需要自卑,只需要自信和自强!同学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你们身在哪里,祖国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同学们,为了祖国,好好学习!” 即将出国留洋的学生们都热泪盈眶,心中**澎湃。跟着张学良一起来的还有东北教育局长傅斯年、副局长何思源等教育局的官员们,共同送别东北的第一批留洋学子,并寄予真挚的祝福和深切的希望。 负责带学生们出国且在海外照顾学生们求学生活等事务的东北官员共有三人,分别是:东北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任兼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曾在北洋政府内担任外交总长、内务总长等要职且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的北洋元老颜惠庆,中国第二批留美幼童之一的李恩富。张学良讲完话后,走到罗家伦、颜惠庆、李恩富三人的前面,与这三人紧紧握手:“罗先生、颜先生、李先生,多多拜托你们了!你们和学生们在外面要有什么需求,请尽管给我发电报,我一定全力满足。” 罗家伦、颜惠庆、李恩富笑着道:“少帅放心!我们一定让学生们学业有成、平安归来。” 这一千多名东北的出国留学生中,都是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五国,去美英德三国的学生主要是去学习理工科学技术,去法国和意大利的学生则是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所有的费用和在国外的生活费都是东北政府出资,学习优秀者还会额外得到东北政府的奖励。眼看开船的时间快到了,学生们开始排着队伍络绎不绝地登上船。每个学生在上船前都额外得到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有张学良亲笔签名的笔记本,作为张学良个人送给学生们的礼物,以此鼓舞这些学生们在海外出人头地、学业有成(这一千多个签名不但让张学良写得手酸眼花,并且让他回忆起了上小学时因为犯错误而被老师罚写自己名字的往事了。张学良在心里暗暗感慨到,原来那些明星和那些签名售书的作家这么不容易,反复地写自己名字原来这么累人),另一份则是一个锦袋,里面装了来自每个学生家乡的一小撮泥土,寓意是希望这些学生们在离家万里的异国他乡不要忘了祖和故乡。顿时,码头附近哭声大作,前来送别的学生家长们无不被骨肉分离之情折磨得肝肠寸断、泪如雨下,纷纷拉着自家的孩子依依不舍地千叮咛万嘱咐,要孩子们在外国照顾好自己,而学生们也都潸然泪下或泪水夺眶而出。顿时,营口码头上到处都是感染的离别场面。一些须发皆白的老人在码头边庄严肃然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用最传统的方式祝福即将前往海外求学的孩子们。 锣鼓喧天的营口码头上,一艘美国船只缓缓而来,从船上络绎不绝地走下一批被农统局招募到东北来的美国技术工人和各行各业的社会基层人才。一丛丛黄色的头发人头攒动地拥挤着,一双双蓝眼睛好奇而憧憬地打量着这片东方的古老土地,夹杂着妇女的叽叽喳喳交谈声和孩子的欢闹声。由于欧美距离中国太远,因此被招募到东北来的这些欧美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抱着长期居住或永久性定居到中国的念头而来的,所以带来了家眷。基本上每一个欧美的人员来到东北,都平均带来三四个家人,使得东北境内的外来移民急剧增多。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还有几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员,在看到张学良后,他们急忙奔跑过来并敬礼:“少帅!我们奉舒组长的命令,刚刚护送回来一位一级人员、两位二级人员、三百多名三级人员。” 张学良顿时大喜:“在哪里?”农统局在海外招揽人才时,给不同能力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制定了三个等级,一级的就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大师或文艺巨匠级的人物,二级的是拥有比较特殊的一技之长的高级人才,三级的就是普通的基层人才。对于这三个级别的人,农统局也采取不同的对待措施,一级人才都有农统局特工亲自且立刻护送回东北;二级的人才在被招揽后等集聚一定数量时,再整批由农统局特工护送回东北;三级的则由农统局发放先期雇佣金和船票,让他们自己去东北。总体而言,东北得到的外国人才里,一级的人才非常稀少,只有不到百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就属于一级人才;二级的人才也占总人才数量的5%左右,而剩余的有90%比例都是三级人才。此时听说舒国生弄来了一个一级人才和两个二级人才,张学良自然喜不自禁且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