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节 人才最宝贵(3)

张学良对希特勒的援助可不是空头支票,根据他的命令,顾维钧首次就赠送了五百万美元的资金给了希特勒和纳粹党。这笔巨款对于急着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希特勒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当他大为感动。当天会见过希特勒并给了他五百万美元后,顾维钧和舒国生暂时住在了纳粹党附近的一家小酒店里,开始分道扬镳,根据张学良的指示而执行不同的任务。

顾维钧递给舒国生一叠支票和银行文件:“这是花旗银行的一千万美元支票,你多保重。”

舒国生接过支票和文件,点点头道:“顾先生,你在欧洲这边也请多多保重。”

顾维钧笑道:“放心。等我们完成了少帅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就能一起回国了。”

两人带着各自的部下兵分两路,顾维钧暂时留在纳粹党这边,舒国生则要跑遍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张学良嘱咐他的“在海外搜罗人才”的任务。

这场“海外搜罗人才”计划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或华裔人才,另一部分则是欧美各国的各方面人才。此时的世界科研文艺人才,除了中国和欧美,苏联和日本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苏联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原因,挖苏联的人才是很难的,而日本的人才则由于中日两国敌对关系而也无法挖掘,来华的日本人很难真心诚意为祖国的敌对国服务,即便来了,也有间谍嫌疑,因此张学良命令舒国生把工作重点放在欧洲和美国。另外,这个计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就是眼下,以重金聘请;后期则是希特勒和纳粹党正式上台后,在欧洲展开全面的排犹风暴,那时候的东北就会迎来更大的招揽人才的好机会。此时的舒国生只能去用重金聘请国外人才。

英国,伦敦圣玛丽医学院。

夜幕降临,烟雨蒙蒙。

亚历山大·弗莱明眉头紧锁地走出了研究所,一边走着一边脑中仍然沉浸在刚才研究试验的思考中。直到走出了研究所大门,他才被室外扑面而来的寒风和细雨给打了个冷战。“居然下雨了?”弗莱明嘟哝了一下。就在他准备回身返回研究所取雨伞的时候,一把黑色的雨伞撑在了他的头上。

“谢谢…你是?”弗莱明正要对这个好心人表示谢意的时候,却发现四五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并且同样都撑着黑色雨伞的男子已经把他围住了。雨伞下,一张张黄种人的面孔正友善地看着他。“弗莱明先生,我们能够谈一谈吗?”给弗莱明打伞的舒国生用流利的英语微笑着开口。看到弗莱明脸上的惊愕表情,舒国生补充道:“请放心,我们对您没有恶意。我们只想帮助您从最近的困境中走出来。”

“你们是…”弗莱明彻底迷糊了。

“外面下着雨,我们不妨到车子里面谈谈。可以吗?”

“好吧。”眼看对方人多势众并且态度友善,弗莱明只得理智地选择顺从着跟对方走向停在路边的一辆小汽车。坐上车后,舒国生继续微笑道:“弗莱明先生,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是中国东北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在去年,也就是1928年9月15日,您在一次实验中无意地发现了一种叫‘青霉素’的能够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今年夏季,您在英国的《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这个论文,向英国政府、英国学术界和全世界公布了这个伟大而重要的发现。但可惜,您的报告没有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所以您得不到政府的拨款以及援助资金,因此您对这种杀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也一直是停顿不前。这是您目前最烦恼的事情。我们对您的遭遇深表同情并感到惋惜。青霉素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它能够把成千上万的人从细菌感染所带来的死亡阴影中挽救回宝贵的生命。另外,您虽然发现了青霉素,但一直因为资金匮乏、研究人手不足、研究设备的不完善等原因而无法发明出提炼高纯度青霉素的技术。弗莱明先生,我们中国东北政府对您的伟大发明和您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对您本人锲而不舍的毅力以及为全人类谋取福祉的精神也深表尊敬。弗莱明先生,我们中国东北政府以最大的热忱和诚意邀请您前往中国东北的生物医疗研究机构工作,并担任中国东北科学院院士和中国东北大学医学院高级教授。在中国东北,您会得到张学良将军的亲自欢迎和接见,会得到他提供给您的充足的研究资金以及最好的研究设备和最佳的工作条件。而您的家人也可以随着您一起前往中国东北,所有的费用都由中国东北政府承担。弗莱明先生,请您考虑一下吧!”

弗莱明先是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英国本土和欧美西方世界得不到重视,却引起了地球那一边的中国地方政府的注意。虽然对方诚意拳拳,但弗莱明还是感到很为难:“先生,你们的好意让我非常感动,可我毕竟是一位英国人呀!”

舒国生笑道:“弗莱明先生,所谓科学无国界。您虽然是英国人,但您发明出的青霉素却是属于全人类的。您想想,一旦您发明出了可以提炼高纯度青霉素的技术,那岂不是可以拯救无数人的生命?并且您越早完成您的研究,就能越早拯救全世界那些因为缺乏抗菌素而活活因为细菌感染而死去的生命。弗莱明先生,您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得不到重视,难道您就愿意这样等下去?现在,就在我和您说话的这几分钟内,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受伤感染细菌而正在走向死亡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弗莱明先生,您是一位科学家,请看在全人类的份上,考虑考虑我们的请求吧。”

弗莱明沉默了下去。舒国生说的确实是他最大的困扰,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青霉素划时代般的巨大作用和前所未有的医学应用前景,但英国政府和欧洲学术界却一直没有重视对他的发现和学术报告,使得他的研究停顿不前,让弗莱明既不可理喻又心急如焚。沉思半晌,弗莱明开口道:“不知道你们给我提供多少研究资金?”

“根据张学良将军的命令,您每个月的工资是一千美元,东北政府会拨款给您两百万美元的青霉素研究资金,至于您的其他要求,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政府也会竭尽全力地满足您。”

“两百万美元?”弗莱明大吃一惊,“这么多?”他在英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跑断腿、磨破嘴,前前后后都没搞到超过十万美元的研究资金。而对方既然一下子就给出这么多资金,简直就是大旱逢暴雨,并且对方给自己开出的工资也是自己眼下在圣玛丽医学院的三倍多。

“我…我再考虑考虑吧…”弗莱明心头激动得说话都颤抖了,他虽然还说要再考虑考虑,但其实已经心动了。

半个月后,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辞去了在伦敦圣玛丽医学院的职务并办理了长期的出境手续,随后在农统局特工的护卫下,携带夫人和儿子以及他的科研资料踏上了前往中国东北的轮船。几天后,亚历山大·弗莱明成为中国东北大学医学院的首位外籍教授和中国东北科学院生物医疗研究所的首位外籍专家。几年后,亚历山大·弗莱明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随后成为中国东北科学院的终身院士。

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舒国生等农统局特工们此时在海外招揽到东北的为数不多的上百位外籍科学家里的一员。实际上,此时的中国对欧美的科学家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舒国生等人眼下招揽到的外籍科学家不算太多,每月平均只招揽到十来个。对此,舒国生也不是很着急,毕竟“时机未到”。实际上,张学良想要全面地提高东北地区的科研文艺水平是不能操之过急,这事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光靠招揽人才并不足够,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制度和整体良好的学术氛围,否则会导致东北科研文艺人才青黄不接,这种事不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东北现在最需要的,倒不是那些顶级的科学大师、文艺巨匠,更需要的是基层的技术人才。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张学良新建一座炼钢厂,只需要十多个冶金工程师指导工作,但却需要上千名熟练的炼钢工人。招募区区十多个冶金工程师并不是难事,但想要一下子获得上千名熟练的炼钢工人,难度就非常大了。再比如,张学良新建一座医院,只需要十多名高级的医学专家指导医院的工作即可,但同时却需要上百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接受过全面训练的护士。这样的炼钢工人、医生护士等基层技术人员,东北也有,但东北目前的基础技术人员的数量和培训速度完全跟不上张学良全面发展的进度。对此,张学良也只得采取老办法,在国内其他地方搜罗,在国外招揽。

负责这个任务的舒国生没有让张学良失望,靠着张学良批给他的一千万美元的巨款资金以及舒国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从五月份开始,大批的基础技术人才便源源不断地乘坐着从欧美前往中国的轮船来到了东北:工程师、医生、药剂师、机械师、无线电专家、会计、电工、钳工、车工、焊工、木工、冲压工、电气工人、炼钢工人、冶金工人、采矿工人、水利工人等各种行业的熟练技工以及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这些技术人才一半来自德国,其余的基本来自意大利等南欧或东欧的国家,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的很少。德国此时的动荡局势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正好帮了张学良的大忙,而意大利的情况和德国也差不多,德意两国的失业人口加起来近千万,技术工人和基层技术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舒国生等被派到欧洲农统局特工简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们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在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局势动荡、经济低迷的国家内的各大城市张贴招工启事,然后坐在房间里等着外面争先恐后想要得到工作的人排起长龙队伍就行了,然后进行甄别筛选,有一技之长并且愿意前往东北工作的人就可以领到东北政府发给他们的船票了。舒国生等人在欧洲干得热火朝天、应接不暇,不得不向农统局本部和张学良再三申请加强人手。光是在1929年这一年,就有超过五万名来自欧美的技术工人和基层技术人才来到东北,对东北此时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大建设大发展事业来说,这些欧美技术人才的到来无益于一场场及时雨,也使得东北后来成为全中国范围内外来移民最多和外籍人士最密集的地方。

实际上,张学良在1929年开始的这场海外招募人才的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比起几年后的第二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几年后,德国纳粹党上台,在德国乃至欧洲境内展开全面的排犹反犹活动,而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也越来越变本加厉,给西方世界造成了数量空前的失业,并造成了欧洲犹太人的全面逃难风暴,使得张学良后来赚得盆满钵翻,捞到了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秀的大量的西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