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特别是明清两代推行八股文以后,知识分子僵化拒变,更使科举制度走向末路。其实,科举制度走向末路代表着封建制度的倒塌。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以封建的伦常道德为主,而且要根据古人的思想阐释,以代圣贤立言,不能有自己的见解。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教。他在文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23]
从考试的形式来讲,科目繁多,考试复杂,多级考试。第一级叫童试,由州、县长主考,合格者为“秀才”,才有参加第二级考试的资格。第二级考试为乡试,即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中试者称“举人”,这样就有资格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第三级考试称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由中央礼部主持,中试者称“进士”。第四级考试称“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对进士进行复试。然后可以赐官晋爵。这样考下来需要漫长的岁月,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中国著名小说《儒林外史》描写范进五十多岁中举的疯狂场面,从文学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对科举的狂热追求。[24]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来,考生为了利禄,不惜营私舞弊,造成了社会的腐败,它走向末路是历史的必然。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造成了学历主义价值观,一直持续到今天。“读书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至今还残留在许多中国人的脑海中。今天中国教育中的弊端,如由于追求高学历而产生的恶性的升学竞争,重理论轻技术,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等,无不受到学历主义思想的影响。
池田
您真像是一部优秀的教科书,给我进行了必要而充分的讲解,非常感谢!科举制度使中国保持了作为大国的同一性,延续了悠久的传统,但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能理解这一点。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制度都会被时间淘汰。
从历史上来看,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巨大的。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国国内,而且对国外也产生广泛的影响。比如朝鲜半岛和越南就引进了科举制度,不仅如此,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勒纳尔等人赞赏中国不以出身而以知识和才能选拔官吏的制度,认为“中国的平等观念已经达到完善的境界”[25],可见科举制度给了西方以巨大冲击。无论这种认识是否妥当,至少是耐人寻味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