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九又喝光了自己面前杯子里的水后,才回答起他的话来,说到:“我准备把发展银行正式改组成立中国华夏实业银行,这个近期就可以完成。到时候再出台一部金融法典,把全辽西的钱庄、银号统一归结到一起。这样就能融合更大一笔资金来,仍然允许个人办钱庄、银号,资本担保金和对产业信贷上的比例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否则就进行政府的强行收购,禁止他们再继续办。以现在发展银行的实力和经营状况,我想那些私人老板乐不得的拿到发展银行的股份以后享清福去呢,这一点我想溥县长那个叔祖的表现已经再明确不过了。改革完银行体系后,自然会有一大笔资金,首先就着重放贷款给那些不愿意去其他县的工人们,以低息贷款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在由四位的县政府侧重的进行一下扶持,我相信他们都不会再有太多的怨言的。”
这下四个人可是真的再一次的彻底佩服起这个只有二十四岁的青年少帅来了。在他们心里,这工人一旦失业,才是一个社会最大的隐患。因为这些工人在这些年里,都在工厂里接受到了西方不少的新思想,绝大多数也在刘铭九不断的提倡和鼓励下学了一些文化知识。现在凌南的产业工人,基本都已经达到了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事,随时可能给四人的政府造成上海等地那样的工人闹事风潮。虽然刘铭九一直采取对南方两党的礼送禁行策略,但工人中也还是有不少人接受到了共产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思想。处理不好的话,他们四个都完全相信那些工人很可能会组织苏联那样工人组织来和他们的政府对抗。刘铭九的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不但让他们不用担心丢了营生,而且拥有自己做主经营的机会,相信很多工人也会更加信服新政的。
几个人又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一些他们各自想的办法,与刘铭九一起一直商议到了傍晚时分才各自散去。第二天,刘铭九又将四个县长的议会主席和代理主席都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次立法会负责人会议,将自己的立法计划和革新推进计划全部告诉了四人,四个议长也都是凌南出去的,自然也都是积极的配合起来。
在刘铭九召开县长和议长会议后的三个月内,整个辽西大地重新喧腾起来。先是大批的企业从凌南陆续的、有条不紊的迁移到了其他三个县长。同时监察局等机关联合行动,将一大批警察辞退、法办后,把同样多的军垦官兵暂时替换到了警察局中。
最让在凌南一直有活动的西方媒体关注的,还是刘铭九先是想凌南发展银行正式改组成了中国华夏实业银行,将四个地的银号、钱庄绝大部分的整理、合并到了一起。一次金融体制的改革,就让华夏实业银行从一九二四年元月时的六亿资本,迅速扩大到了七月时的九亿资本,吸收储蓄存款更是高达十五亿银圆。而放贷流也同时增加到了二十亿银圆,每年将带来的利润,就达到了两亿银圆。加上四地的彩票业迅速普及和推广后,又扩大了一倍的发行量和新的三种彩票后,使得华夏实业银行每个月就可以收入达到过千万银圆之巨。加上华夏实业银行出资控股的各处企业,每年华夏实业银行可见利润就达到了三亿五千万到四亿之间,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分理网络也首次完成了东北地区的两百座县城全部通存通兑,涉及了吸收本国以及英镑、美圆、法郎、日圆等外币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借款;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自营或代客外汇买卖;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外汇担保;外汇租赁;贸易、非贸易结算;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以及其他相关的经东北三省东三省官银号许可的各项业务。其实力和涉及的业务范围,实际上已经与国际完全接轨。又与美国的花期、高盛银行,法国的兴业、国民银行,英国的渣打、巴林、米特蘭和香港汇丰银行、日本的新安田银行、第一银行全部达成了合作。从而成为中国真正的第一家商业银行,并且首次在中国实现了汇兑天下。
与银行对等的,刘铭九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也引起了所有在中国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一时间“东方新政第一人”、“中国革新第一人”的大帽子全部都扣到了刘铭九的头上。各国媒体上也在万国记者会后,又一次的频繁出现这个只有二十四岁青年那张永远在人前挂满微笑、俊朗的形象。
在银行整理重组后,刘铭九迅速的利用一切关系,在天津、上海等地为建平、凌源和朝阳三地展开了一轮新的招商活动。手中的资金迅速的拉来了三亿六千万的巨大投资,将四县到了八月底的时候,迅速的全面振兴起来。刘铭九的天津九华实业投资集团总资本,也随之迅速扩大到了一亿两千六百万元,控股的产业总经营资产高达四亿五千万银圆。
张作霖知道刘铭九这一起改革在七月初步完成后,乐的更是手舞足蹈的拉过了张学良说到:“这他妈了个巴子的臭小子,干事还真是够利索的。才四、五个月就把那三个县都给老子整的跟上了凌南啊。这他妈了个巴子的,加以时日,给他一个省,以后再让他全面来给咱的地盘都推广他那一套新政,到时候他娘的我看小日本还能怎么着?妈了个巴子的,有人有钱咱就再买枪,孙大炮、段祺瑞也跟咱真心的合起来一起对付那个卖布的了,这天下,迟早他妈了个巴子得姓咱家的张了。哈哈,你给老子认了个好儿子啊,以后你可得多跟人家学学,你那新思想也不少,你们哥俩以后是咱东北、咱奉军的希望了啊。”
辛亥革命之后,曾有很长一段时期呈现军阀混战局面。奉、皖两系都想联孙作为外援,皆曾派员来粤,洽谈讨直。孙中山锐意进行北伐,召开国民会议。为集中力量打击当时的主要敌人---吴佩孚等直系军阀,三方进行了多次酝酿与接触。
1922年10月,孙中山电召盛白沙来沪,委为全权代表,与皖系代表芦筱嘉(芦永祥之子)、奉系代表张学良在沪会谈,盛白沙并徇卢、张之请,三人义结金兰。订立了孙中山、段其瑞、张作霖三角联盟。会商联合出兵讨直事宜。
1923年秋,汪精卫等人又到奉天与奉系张作霖本人会谈具体行动方案,并得到张作霖支援广州革命政府军费50万元。
“三角联盟”从此打破了直系军阀独霸中原的局面,加剧了北洋军阀分崩离析,促进了1924年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的局面出现;也为日后北伐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孙中山搞“统一战线”的成功一例。李大钊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孙中山联段、联张,并不是放弃主义,屈服于军阀的压力,而是一种策略。但起初的合作,只是南方革命政府与两个军阀的协议上而已,一直到了1924年的江浙战争的爆发后,三派势力才真正的将反直三角同盟的关系推向了**。
吴佩孚8月连电豫、皖、鄂等省的直系军阀,命令他们派兵助苏。三省军阀皆想“分一杯羹”,纷纷同意,江苏督军齐燮元因此而实力大增。1924年8月16日,苏齐在南京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宣布对浙卢用兵。会上决定成立“讨逆军”,齐自任总司令,刘玉珂为总参谋长,兵分三路进攻浙沪:第一路司令宫邦铎,下辖中央陆军第六师、中央陆军第十九师、江苏第二师、江苏第三师、江苏第四混成旅以及湖北第五混成旅,主攻上海;第二路司令陈调元,下辖中央第二十四师、江苏第一师、江苏第二混成旅、江苏第五混成旅和河南第三混成旅,防守宜兴;第三路司令王普,下辖安徽第三混成旅、安徽第五混成旅,主攻浙江广德。此外,孙传芳在得到同属直系的江西督理蔡成勋的支持下,于福建建瓯组织闽赣联军总司令部,自任齐燮元总司令,委任卢香亭为攻浙前敌总指挥,并与齐燮元遥相呼应。闽赣联军下辖中央第二师、中央第九混成旅、中央第十混成旅、中央第十一混成旅、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福建第一混成旅、福建第四混成旅、江西第三混成旅,主攻仙霞岭,以拊浙省之背。皖系军阀明白,浙沪一旦有失,则皖系无立足之地,于是,徐树铮、吴光新等皖系骨干齐聚上海,召集马良、曲同丰等皖系旧将到沪开会。会上,徐树铮、吴佩孚命令马孟骧等人“各自暗中招集旧部,编练新军两师,以备援助浙江””。
浙江卢永祥为装备新军,“饬(上海)制造局限二十日内,制造炮弹二万发”。同时,浙江卢永祥请徐树铮赶赴奉天,向奉天张作霖请求一旦江浙发生战事,派兵出关牵制敌军。奉天张作霖认识到浙江问题关系到“同盟”生存与否的大问题,因此派其亲信杨毓珣赴杭向浙卢表示:江浙如果爆发战争则一定派兵入关协助,并先汇30万元接济浙江的卢永祥。与此同时,孙中山亦认为“救浙江、上海即以存粤”,因此决定一旦江浙开战,即派兵北伐。江浙问题实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影响。
浙江卢永祥麾下拥有中央第十师、中央第四师、浙江第一师、浙江第二师、中央第六混成旅、浙江第一混成旅、浙江第二混成旅。收编被孙中山、周荫人驱逐出福建的臧致平、杨化昭两部后,又增两旅,再加上警察、游缉队、宁波炮台守卫、后备队等,总兵力达到67200人。江苏自齐燮元继任江苏督军后,为了夺取对上海的控制权,不断扩充兵力。他以平定苏、皖匪患为名,派江苏宪兵司令马孟骧赴山东之兖州、济宁一带招募新兵。江苏共有五师六旅,即中央第六师、中央第十九师、江苏第一师、江苏第二师、江苏第三师、江苏第二混成旅、江苏第三混成旅、江苏第四混成旅、江苏第五混成旅、江苏第七十六混成旅等。另有预备队、宪兵、警察等,总兵力达到43500人。
海军情况。江浙战争爆发前,江苏齐燮元得到海军总司令杜锡珪的大力支持。杜锡珪为支持江苏齐燮元,亲率长江舰队(司令李君羲,下辖“海容”号巡洋舰、“定安”号炮舰等20艘军舰)、闽源舰队(司令杨家庄,下辖“应瑞”号巡洋舰、“通济”号巡洋舰、“江元”号炮舰等9艘军舰)和海军陆战队混成旅奔赴江苏参战。
空军情况。浙卢看到飞机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曾发挥作用巨大,为扩充自己的实力,于1922年从法国购买6架战斗轰炸机,并在杭州笕桥组建浙江航空教练所,委任著名飞行员朱斌侯为所长,招收学员进行飞行训练。第二年,又在上海龙华开辟机场并建立3座机库。1924年2月,正式成立浙江航空队,由朱斌侯任队长。
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刘铭九在这个时候完成辽西的巩固,无非是让张作霖全面争霸中原少去了一大块后顾之忧。又可以成为奉军的强大资金支柱和人力支柱,所以张作霖对此更是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