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节 烽火连九月(4)

张学良的通电和声明传遍东北和全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张学良统治下的北方八省,特别是东北四省,几乎沸腾了。各地的民众纷纷自发地举行大规模的游行活动,抗议关东军的武装挑衅和军事侵略,支持张学良的决策和东北军坚决抵抗行为。沈阳、长春、齐齐哈尔、承德、天津、太原、西安等北方八省的各大城市,数以百万计的爱国民众和热血的学生青年们集结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驱逐日寇!保家卫国!”“坚决抵抗!捍卫国权!”“张学良万岁!”...口号声震天撼地;除了辽宁和吉林,其余六省的东北军、晋绥军、西北军将领们获悉战事爆发后争先恐后地陈词上书,请求调到前线参加对日作战;北方八省的各省总商会号召各省工商企业捐献军费;东北军的各个招兵站一夜之间都排起了长龙;各大报纸上,各地士绅贤达、社会名流们纷纷发表“坚决支持张少帅和东北军抗击日本人武力侵犯”的声援文章。而关内的南方地区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国民政府暂时还保持着缄默,但民间各界则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波澜,新闻报纸上支持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文章满目皆是,飞到东北政府来的各方各界支持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慰问信函更是纷至沓来,一些地方军阀、北洋旧军阀退隐高层、军政界耆宿前辈也纷纷大加称赞张学良和东北军面对日本人时能勇于亮剑的精神;南京、上海、武汉、济南、成都、广州、昆明、贵阳、洛阳等关内众大城市都纷纷爆发反日支持东北的游行活动;全国工会联合总会、全国商会联合总会等全国性的民间机构都旗帜鲜明地表态反对日本武装进攻东北以及支持东北军坚决抵抗的行为。

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际列强也纷纷把密切的目光投向东北亚。这些列强出于自身在华利益的考虑,态度也是大同小异:都不希望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希望中日局势维持现状。美英两国的态度是鲜明的,这两国以及它们所支持的国民政府一直在对抗日本在华利益的扩大,因此日本的势力被从中国驱逐,美英自然弹冠相庆,但两国高层也不愿意中日爆发全面战争。一旦爆发全面战争,日本就可以明火执仗地进攻中国,从而严重损害美英在华利益。所以美英等西方列强态度是暗中支持东北军消灭关东军的,但不希望失态进一步扩大。东北战事爆发后,游走于沈阳、南京、东京之间的西方列强高层特使和外交官犹如过江之鲫。

南京和东京的反应自然是最为震惊的。

东北战事爆发的时候,蒋介石正在乘坐军舰前往南昌的途中,准备去亲自督师,指挥对赣南的第三次围剿作战。由于东北战事爆发得太过于突然,蒋介石毫不知晓,还是在第二天时才通过国民政府驻东北的党政机构和新闻媒体的报告才得知的。对此,蒋介石大吃一惊,急忙问身边的军政部长、剿匪前线总指挥何应钦:“东北军真的和关东军打起来了?”

何应钦回答道:“是的,并且不是单纯的武装冲突,而是全面的开战。”

蒋介石愈发惊愕:“战况如何?”

何应钦回答道:“战况还在继续中。不过,按照目的我们得到的消息,东北军颇占上风,沈阳、鞍山、铁岭等地的关东军和日本满铁公司铁道守备部队都被东北军消灭了,只有辽阳、旅顺、长春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还控制在关东军的手里,东北军正在对这几个地方继续展开猛烈攻击。”

蒋介石又震惊又难以置信:“张学良怎么没有向我做任何报告?”

何应钦回答道:“根据张学良的说法,是关东军首先挑衅的,东北军在忍无可忍之下于是全面反击。这场战事并非东北军蓄谋已久的策划,所以张学良本身也对此感到毫无准备。”

蒋介石纵然是拥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素质,此时也确实有些心乱如麻:“这个张学良,可真是敢想敢干哪!”他苦笑,“居然在不请示中央和得到我的允许下,就跟关东军全面开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何应钦询问道:“日本政府那边已经派人来要说法了,中央很难办,我们现在怎么办?”

蒋介石蹙紧眉头,陷入沉思,他此时的心情异常复杂。实际上,蒋介石虽然拥有很深厚的日本背景,并且孙中山和国民党在革命及成立初期还得到了日本的大力支持,但蒋介石也拥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特别是日本近年来对中国咄咄相逼,尤其是三年前的“济南惨案”,都让蒋介石深以为耻。蒋介石也很清楚日本人对中国图谋不轨。另一方面,蒋介石自从和拥有美国背景的宋美龄结婚后,他在国外的主要依靠对象就逐渐地从日本变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于日本,蒋介石此时并没有多少亲近之情,只有警惕和提防。眼下获悉东北军跟关东军开战并且还节节得胜后,蒋介石隐隐地也有一种出了一口恶气的解恨感,但他迅速又陷入巨大的忧虑中。按照日本政府和日本人那睚眦必报的狭隘性格,这件事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会成为中日全面开战的导火索。东北军此时消灭的关东军越多,日本的报复力度就越强。想到这里,蒋介石苦笑着叹口气:“张汉卿啊张汉卿,你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不,你算是把天都给捅了个窟窿了!唉!你倒好,你是地方保安司令,所以肆无忌惮,反正后果又不是你来承担。你只知意气用事却不考虑后果,留下这个烂摊子却要我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帮你收拾。”他显得很无奈。

何应钦追问道:“主席,我们现在究竟该怎么办?”

蒋介石定住心神,重新理清思绪:“第一,江西的剿匪事务暂由你全权负责,我马上返回南京;第二、立刻给国府高层发通知,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第三、给张学良发报,询问事情的经过。”

何应钦立正:“明白!”

原本乘坐着军舰准备沿长江前往南昌的蒋介石不得不命令军舰调头,重新开回南京处理这件大事。实际上,蒋介石此时忙得简直是分身乏术、疲于奔命。这次的第三位围剿作战,中央军共投入30万兵力参战,并额外聘请了德国、英国、日本的军事顾问出谋划策,客观上确实让中共红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特别是由蒋光鼐和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更加是红军最有力的强劲对手。这场第三次围剿作战,中央军基本上能控制战场局面,虽有损失,但也不足以影响全局;而红军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下显得极为被动,甚至接连受到挫折。但在这同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内部的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西山会议派、两广地方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以及其他反蒋势力又联合起来,在广州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广州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这个“广州非常会议”又设立了“中央执监委员北京执行部”,任命已经兵败下野的冯玉祥、阎锡山、韩复榘等人为执行部的常务委员,以此拉拢北方军阀和西北军、晋绥军的残余势力再次反蒋,广州国民政府还颁布北伐讨蒋令,两广军誓师讨蒋,准备展开所谓的“第三次北伐”。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曾秘密出访日本,三次会见日本此时的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牺牲东北的部分权益来换取日本支持广州政府军火”,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同样被拒绝。同时,中原大战后归附中央军的西北军旧部雷中田响应广州政府而反蒋,并迅速控制了甘肃省,关内再次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剿灭中共的割据势力和对付在两广叛乱的汪精卫等人,蒋介石已是累得团团转了。但就在这时,东北军和关东军又大打出手,自然让蒋介石感到心力交瘁。在回南京的过程中,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去电报:“惊闻沈阳剧变,东北边防军与日军已然展开激战,然具体内情究竟如何,盼即刻电告。中正叩皓戌。”

张学良在回复蒋介石的时候,已经在东北军总司令部内指挥作战了。回复蒋介石的电文是张作相拟定的:“沈阳民众于昨日举行游行示威,关东军当局唆使日侨浪人持械殴打我方平民,且沈阳北部之关东军驻军一部在未经我方允许的情况下悍然开入城内,此行径已是明火执仗武装侵略我国之军事作战,且我方有确凿证据,证明关东军即将实施一场大规模的武力进攻东北的绝密阴谋。我方被迫无奈,为保护国民、捍卫国土,遂全力反击、尽忠党国”。

蒋介石看得心潮起伏、思绪满腹。张学良在这回电上的意思是:日本人屡屡挑衅滋事,并在九月一日这天彻底激化了东北方面和关东军的全面矛盾,所以他才命令东北军全面反击的。另外,张学良还声称“有确凿证据证明关东军即将实施一场大规模的武力进攻东北的绝密阴谋”。换句话说,张学良命令东北军进攻关东军是为了自卫,并不是主动开战,并且即便东北军此时不反击,关东军很快也会全面进攻东北军。按照张学良的说法,东北军进攻关东军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的事情。

当天晚上,蒋介石急匆匆赶回南京。在正式召开军政高层会议之前,他先单独邀请“剿匪”司令部秘书长杨永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陈布雷、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等几位他最信任和最心腹的高级智囊到办公室,商谈南京政府如何应付此时的东北剧变。

被誉为“蒋介石头号智囊”的杨永泰在沉思半晌后,开口道:“主席,我认为这场战事确实是日本人挑起的,而并非张学良主动展开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的激进派素来妄图把满蒙地区纳入日本的版图内,从而让本是列岛之国的日本在东亚大陆上拥有战略纵深腹地和资源供应区。东北丰饶肥沃,是日本人处心积虑想要吞并的对象。关东军就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内的主战派的马前卒。在过去这几年内,关东军挑衅滋事也不是一次两次。另一方面,张学良继承东北大权后,他虽然年轻,但在过去三年内,他却表现出令我也不得不佩服的高深谋略和长远的目光。张学良始终拥护主席您,让他在中原大战里成为了不亚于主席您的最大的赢家,他的地盘也猛然从原先的东北四省扩大到了北方八省。这绝非他歪打正着的运气,而是他处心积虑的经营结果。由此可见,他的城府之深和目光之远,都不容小觑。在治理东北这三年里,张学良确实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如果想要以东北为基地,干一番大事业,短短的三年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东北四省并没有全面地昌盛富强起来,新吞下去的那四省也没有完全地消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也是很需要时间的,所以他在之前的一些和日本人的摩擦里都采取了隐忍退让的态度。换句话说,张学良此时的翅膀并没有太硬,他此时就仓促地对日本开战,总体来看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日本本土极有可能大举增兵,而张学良除了主席您之外并没有强有力的援助,并且一旦开战,主席您也很难调动大规模的军队前往北方助战。我相信,这些不利因素,张学良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我认为这场战事不是张学良挑起的,他确实是被迫自卫还击的。”

蒋介石望向陈布雷、戴季陶等人,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陈布雷道:“主席,张学良自从东北易帜后,除了中原大战期间应中央要求而参战外,他的东北军就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事,也从来不和关内的地方军阀有任何来往,更加没有继续向西北或华北进行扩张。由此可见,张学良应该并非野心勃勃之人,他并不像他的父亲张作霖那样贪图关内地盘,他好像就非常满足地想做一个东北王。因此我也认为,张学良并非好战之人,此次东北战事十有八九确实是日本人主动挑衅的。”

戴季陶也表示同意:“张学良这三年来基本是‘固本守成’,这说明要么是他老谋深算、深藏不露,要么是他确实没有太大的抱负和野心,只想安安稳稳地盘踞东北一隅做个土皇帝。不管是哪个情况,张学良主动去进攻日本人都不大可能。他如果满足东北的现状,就不可能冒着会丢掉东北的危险性去同关东军开战;如果他是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也肯定会继续抓紧时间励精图治,不会在眼下这种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就冒着同日本全面大战的危险去进攻关东军。”

蒋介石微微点头:“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张学良确实不大可能主动挑起战事,他如果没有什么野心,就只会安安稳稳地守着他父亲遗留给他的东北地盘;他如果有着很大的野心,也不可能在准备了短短三年后就去主动进攻日本人。”他微微叹口气,“即便他是被迫自卫的,也算是捅了一个天大的马蜂窝了。现在,国内外各方盯着南京、盯着我,日本人那边也派人来要说法了。你们说说,国府该如何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