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节 面见蒋介石(1)

1930年底,张学良通过中原大战带领东北派系踏上了东北易帜后的一个新的高峰阶段,并且他本人也迎来了最风光无限的辉煌时刻。此时张学良头上的官帽一共有12顶,分别是: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总司令、

东北边防军陆军司令、东北边防军海军司令、东北边防军空军司令、

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东北军务委员会主席、

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军政部副部长。

原本张学良还担任东北边防军装甲兵总监和东北边防军航空兵总监这两个职务,不过,顾维钧已经给他在海外捞到了两大专门人才,张学良自然可以退位让贤了。新的东北边防军装甲兵总监是德国人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这位未来的“闪电战之父”、“装甲作战大师”此时在东北讲武堂担任装甲兵教官,同时兼任东北军装甲兵总监。当然,古德里安并没有加入东北军或加入中国国籍,他只是和东北讲武堂签订了三年的雇佣合同,这三年内,他会尽心尽力为东北军培养装甲兵军官并指导东北装甲兵的建设,三年后他还是会回德国的。而新的东北边防军航空兵总监是意大利人朱利奥·杜黑。这位杜黑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军事理论家,就是他率先提出了“制空权”这个概念,早在九年前,他就写出了航空兵作战理论、空军战略名著《制空权》。可以说,杜黑是全世界第一个认识到飞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的。可惜,杜黑敏锐的战争目光和超前的战争理论在意大利得不到重视,因此他郁郁不得志。顾维钧用重金把他聘请到东北来,张学良任命他为东北航空兵总监和讲武堂航空兵教官,全权指导东北航空兵的建设,让他的战争理念在东北真正地得到重视和贯彻。杜黑的理论特点是高度重视制空权和轰炸机。在杜黑的苦心经营下,东北空军后来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轰炸机部队。

此时的张学良,真可谓是“一人之下,四万万人之上”,位居全国第二号实权领袖人物,坐拥北方八省的半壁江山,手握七十万大军。张作霖征战半生才得到的东西,张学良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个地位可不是偏安一隅的“东北王”能比的,况且张作霖即便荣登安国军大元帅的宝座,他的号令也仅仅限于东北和华北一带,并且南方国民政府也不买他的账,而张学良则是名正言顺的全中国第二号人物。张作霖若是地下有知这情况,却不知如何感想。

11月8日,春风得意的张学良带着夫人于凤至、胞弟张学铭、卫队团长谭海、副官陈大章、东北元老米春霖、秘书处主任王家桢等人正式从沈阳启程,前往南京。入关后的第一站是张学良已经交还给南京方面的北京。在北京,一大批南京政府的军政高层已经在此恭候着张学良了,武官为首者是国民政府徐州行营主任贺耀祖,文官为首者则是上海市长张群(张群在中原大战后已经辞去了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的职务,重回南京方面)。张学良知道自己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因此笑容可掬地对贺耀祖、张群等人的迎接表示忠心感谢。随后,张学良乘坐的专列由铁甲轧道车开路,顺着津浦线(天津至江苏浦口)直驶南京。津浦线一路上每个车站城镇,尽皆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每个停车站点都有南京政府安排的欢迎人群。实际上,张学良此时在全国各界口碑不错,毕竟张学良主动易帜归顺,促进了中国南北统一,结束了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南北内战,今年的中原大战,又是张学良出兵调停制止的,使得张学良已成为全国炙手可热、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再加上张学良人又年轻、长得又帅,自然更是大大增加了全国民众对这个“青年英雄”的好感。光是全国各地怀春少女们邮寄到张府官邸的情书,就被于凤至给没收了十几麻袋。只见这一路上沿途到处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热烈欢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和平的张少帅”“欢迎和平息戈的张副总司令”的标语条幅。

张学铭激动地道:“大哥,你现在可真是太威风了!简直比父亲那时候还威风!”

张学良意气风发地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二弟,想不想跟大哥一起干一番大事?”

张学铭欣喜若狂地道:“当然想了!”

张学良微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既生在乱世,功名自然就要在战场上去搏取!二弟啊,你已经二十三了,也不小了,等这次我们回去,你就去讲武堂报名吧!”

张学铭连连点头:“好!我听大哥的!”

张学良道:“二弟,未来的战争,是装甲兵和航空兵纵横的天下。你现在去学习开飞机,有点晚了,我们东北军现在十分缺少善于使用装甲兵的现代将领,我提议你去参加装甲部队。顾维钧前段时间跟我汇报,他从德国弄来的优秀军官里,有一个叫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这人很有本事,非常善于装甲兵作战。这个古德里安和讲武堂校长蒋百里已经签约,他会在东北讲武堂装甲兵学院担任为期三年的教官,你去好好做他的学生,把他那装甲兵作战的战争思想和战术理论都学到手,假以时日,成为咱们东北军的精英将领。大哥向你保证,以后咱们东北军会有成千上万辆坦克。二弟,你能不能扬名立万,成为世界名将,就看你自己喽!”

张学铭听得心花怒放:“是,大哥,我明白了!我一定不辜负你的器重!”

张学良微微一笑。张学良共有一个姐姐、七个弟弟、五个妹妹,这个张学铭是张学良同父同母的胞弟,是张学良生母赵夫人的孩子。赵夫人共给张作霖生了四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早夭,第二个孩子是张学良唯一的姐姐张冠英,张学良是老三,也是长子,而第四个孩子就是这个张学铭。但张作霖生前十分讨厌张学铭,因为张学铭出生时,张家守门的薛老头正在做梦,梦到一个小喇嘛跑进了赵夫人房间里,这事被张作霖知道后,张作霖联想起他以前当地方保险队时曾误杀过一个小喇嘛,因此便以为张学铭就是那个小喇嘛投胎找自己算账来的,所以经常打骂张学铭。但张学铭还是比较有出息的,曾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又在日本步兵学院进修过,因此张学良希望他去跟已被招募到东北讲武堂的“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学习装甲兵作战,成为东北军以后的装甲部队指挥官。顾维钧在德国大肆挖掘军事人才的时候,除了把古德里安邀请来外,还把未来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和“战略大师”弗里茨·曼施坦因也给招募到了东北,这三人此时在德国都是校级的中层军官,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职务,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希特勒上台后大肆重建德国的军队,他们才有了用武之地),这三人都和东北讲武堂签署了为期三年的聘请合同,在东北讲武堂担任军事教官,这也使得东北讲武堂后来名将辈出。东北军后来的青年名将里,一半是蒋百里、李浴日、杨杰的学生,另一半则是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的学生。这也使得东北军后来的青年将领分为了“德国派”和“中国派”,作战风格迥然不同。

12日早上6点多,张学良一行抵达南京浦口车站。专列刚刚进站,站台上便军乐大作,仪仗队举枪致敬,整个车站万人空巷,无数标语漫山遍野起伏,口号声山呼海啸般震耳欲聋。一排排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穿着漂亮的彩衣,犹如一排排蹁跹婀娜的蝴蝶般,整齐划一地挥舞着花环和彩旗,出站口的地面上也铺好了红地毯。现场人声鼎沸,异常热闹,大批国内外各方记者也纷纷云集到这里,上百名南京政府的军政要员笑容满面地等待在出站口。张学良身穿黄哔叽军服,肩披淡黄色大衣,神采凛凛、顾盼自雄,微笑着走下车向等待自己的所有人招手示意。只见迎接自己的这些军政要员们,文官一律中山装,武官一律军装,仪容鲜亮、军容笔挺,为首的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张学良稳步上前与宋子文等人逐一握手致谢。

宋子文脸上的笑容简直是光彩照人:“副总司令,欢迎!欢迎!”

张学良笑容可掬:“谢谢!谢谢!”

一行人随后登上威胜号军舰,横渡长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通济号军舰所有官兵在甲板上列队,举枪致意,军官向张学良敬礼,军舰奏起《迎上将》,江对岸的狮子山炮台鸣炮十九响,长江中的各艘军舰民船全部悬挂青天白日旗,以迎接张学良。一行人抵达长江南岸后,宋子文简直是鞍前马后地引领张学良,东北来客全部下榻最豪华的南京中央饭店。车队由装甲汽车开路,穿过南京的主街道,街道两侧的所有建筑楼房也一律悬挂青天白日旗,无数南京居民夹道欢迎张学良,举目望去,人山人海、彩旗飘舞、条幅漫天,各种口号声犹如滚雷般响彻云霄,鞭炮爆竹声此起彼伏,街道上洒满了花瓣彩纸,热情洋溢的南京居民们高举数不尽的让张学良看得头昏眼花的横条幅:“热烈欢迎张少帅!”“欢迎张少帅来南京!”,同时伴随着人群震天轰鸣的欢呼口号声。半个南京城都为了张学良而盛装打扮。成千上万的南京居民翘首相望,一睹少帅风采。由于南京政府的大肆造势再加上各大报纸把“张少帅在东北同日本人斗智斗勇,坚决拥护中央、维护统一,调停中原大战,重造和平”等可歌可泣事迹进行长篇大论的报告,使得张学良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形象也无限膨胀起来。张学良来宁,使得整个南京几乎都停止正常运转,数十万南京市民争先恐后蜂拥街头,争相一睹少帅风采。南京各大街道两侧沿途彩旗招展、气球飞升、人海如潮,街道上,街道两侧的楼台阁宇上人头攒动,爱国群众和热血的学生青年们在路边高举“欢迎拥护中央、巩固统一的张学良将军”、“欢迎维护和平、效忠党国的张学良将军”各种横幅,“统一万岁”、“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万岁!”等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更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张学良感觉自己就像出嫁的大姑娘一样,正在坐花轿前往婆家,他心里暗暗想笑:“这个老蒋,为了拉拢老子,还真是煞费苦心哪!”但张学良转念又一想,“不好!现在是1930年底,而历史上在1937年底日军就攻陷了南京并展开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整个南京都会化为人间炼狱。”张学良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改变历史,决不让那惨剧在七年后发生,彻底避免中国的那场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