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也是个苦孩子。
他是从农村来的,家里很穷,别看他长那么胖,那都是DNA决定的,像这种人,喝碗凉水都能长膘。
一经郑刚提醒,柳星就想起来了,当年在报社实习时去过他的家乡,当然那时谢亭已考上了大学。
在那里,房子四面漏风,用水杂质很重,粮食连年欠收,乡民入不敷出。
父母含辛茹苦把谢亭带大,供他到城里读大学,指望他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读完大学,谢亭就几乎没回过家,偏远贫穷的农乡打死他也不愿回去,大都市的声色犬马让他流连忘返,各种娱乐场所他都门儿清,或许,那种浓烈与刺激的并重才能让他找到生活的麻醉剂。他有个最大的优点——脑子转得快,学的又是新闻专业,再加上他对娱乐文化的偏爱,择业方向自然就渐渐显现。
《新闻夜话》建立之初,急需人手,谢亭的到来填补了文化娱乐这一块儿的空缺。
不得不说,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大小娱乐节目的林立,导致《新闻夜话》中谢亭的空间被极度压缩。业绩不佳,积分不高,收入自然难以保证,吃穿住用行都花费不少,压力挺大,不得已,有时候他得靠社会上的哥们儿资助。
这次采访黎冰,既然有柳星相助,力气和时间自然能省便省,省下来上某处跟某些人去厮混,情理之中。
柳星不喜欢这样的80后,敢作而不敢当,创造力有余,责任感不足,总需要别人来帮他收拾残局。
徐迟也有同感,他这个60后的观念更是与谢亭的格格不入,工作中也是貌合神离。记得有一次他端着栏目组“一哥”的架子想教训一下这个小老弟,结果两人差点动起手来。
郑刚说,老这么下去不行,如果谢亭一直无法领悟团队精神的精要,恐怕就很难留下他了。
韩月却认为,还应给他一次机会,他有自己特殊的能力和背景,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还是能派上用场的,而且他还年轻,有较强的可塑性,只要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就能成为新闻采访的生力军。
谢亭晃晃悠悠地回来了,脸上好像有块青紫,他坚持说这是在车上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