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的路线图已经设计好,出征的记者应先到灾情最为严重的B县,接着便往西到达W县Y镇,再从D市西北折返回城。他们将会和C城电视台的记者同行,人多力量大,多少会让人放点心。

一连三天,每天都会有徐迟和柳星从现场发来的报道,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声波的优势,及时地把信息传送到听众的耳鼓,郑刚、韩月等六大主播、全体编创人员听得有时点头,有时摇头,有时欢笑,有时还会流下热泪。

通讯已在逐渐恢复,据他们所说,还有一天就会回来。韩月、谢亭他们夜里睡不着,一直在筹划如何迎接英雄的归来。

“车子已经没法开了!真倒霉!”

山石从路边的山坡上纷纷滚下,轰然作响,在本就出现巨大裂缝的公路上星罗棋布。在他们身后五十米的新华社的车不敢怠慢,赶紧挂上倒档。

等待救援吧。

与此同时,群山的摇撼并未停止,远远可见泥石流正默不作声而又迅速无比地填平干涸的河床,涨了上来。曾有泥石流从山上奔流而下,像包饺子一样吞没了人畜和房屋,吓得躲在树上观望的六旬老汉数天说不出话来,最后终于崩出一句:“地……地吃人!”

徐迟皱起了眉头:“这个地方怎么能开车?”一直是跟C城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记者的同步而行,挤他们的车,因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C城公共新闻》的谭老大——谭盛习惯性地扛着机器走下采访车,用镜头记录下现场的情况,顺便还叫同事做了一段口播,大意是他们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但是毕将能克服之类的。

徐迟这时才有点急了:“谭盛,你倒是不忘拣活儿干,目前是真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没这几个石头,本来是很顺畅的。”谭盛撂下机器,挤压着眼睛不咸不淡地回应。他是个近视眼,新闻部主任曾经质疑过他是否能把东西拍清楚,他很肯定地回复:“我看近的东西有优势。”对人对事冷漠就是他的一惯态度,也许他心里有火一样的热情,但面上还是如封冻的湖水。

车上的人全下来了,有几个还是柳星的前同事,这次可是他们表现的大好机会,但毕竟还年轻,不是身经百战的主儿,碰到这种情况,一时都没主意,柳星也是心忧如焚。

路面的裂缝还在不断增多,像被风吹皱的池水,车后不远处的路面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毕毕剥剥的声响传入耳鼓,如此地刺耳。

众人似乎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