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德国也因此成为危害欧洲乃至全世界安全的最不稳定因素,被世界各国视为破坏和平的“动乱之源”。德国自身也遭受了自“三十年战争”(Dreiigjhriger Krieg,1618—1648)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德国人民为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第三帝国政权被完全摧毁,国民经济陷入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德国尽管已经彻底战败并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但仍难逃历史的惩罚。
在正义国家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打败纳粹德国之后,同盟国领导人决心一劳永逸地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军事威胁,不再重蹈一战后对德国制裁不彻底、放纵德国,使其再度崛起的覆辙。1945年2月,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与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1878—1953)在雅尔塔会议(Jalta-Konferenz)上一致决定,在战后对德国实施全面占领和国际管制。《雅尔塔会议公报》(Jalta-Konferenz Bericht)庄严宣布:“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只有根绝了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德国人民才有过适当的生活和在国际交往中占一席之地的希望。”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领导人在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在《波茨坦协议》(Potsdamer Abkommen)中确立了战后管制德国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德国自1871年以来保持的统一状态被终结,完全丧失了国家主权,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