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识破(中)

定真师太的故事一出口,太后便微微愣了一下,不过定真师太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并没有发现,她继续说道:“老主持的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他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可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住持很失望,对弟子们说道:明天你们就下山去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定真师太的故事讲到这里,微微一顿看向太后,似乎故意留下悬念想让太后娘娘发问,但太后娘娘只是用指尖轻轻敲击着旁边的桌角,目光微带疑惑,一言不发的看着她,并没有发问的意思。

定真师太只好继续讲道:“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那个留下的弟子说:我没拿。老主持听了他的回答,不禁问道,那你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定真师太双手合十,说出了故事的结局:“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

这是一个饱含深意且富有哲理的故事,任何人听过之后想必都会有所领悟。定真师太看向太后,问:“太后娘娘听了这个故事,可有什么感悟?”

太后微微垂目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什么,片刻她抬头缓缓说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然而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担、能行动、能化解、能扭转、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这就是法。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大智慧。

定真师太听了这话不禁一怔,错愕的看着太后,一瞬间她明白了什么,猛地站起身,手里的念珠磕碰的桌角发出当啷声!一定是真的定真师太为太后讲过这个小故事,所以太后才能准确的说出这故事的寓意!

太后眯起眼睛,“来人,把定真师太请回住处,没有哀家的吩咐,不得随意出入!”

太后话音一落,便有几个宫人进来,定真师太最初的惊慌过去,心中急转,勉强镇定下来,“太后娘娘这是何意?贫尼只是忘记了上次给太后娘娘讲过这个故事……贫尼并无大过错!”

太后闻言眉头一皱,看着她目光有些犹疑,似乎不能确定了。

定真师太心中一定,双手合十,说道:“太后娘娘,贫尼为恩客解惑讲法,有时难免混淆,望太后娘娘恕罪。”

太后沉默,目光看着定真师太,似乎在仔仔细细的辨认打量。而定真师太静静站在那里,目光微垂,双手合十,一副庄严超脱之色。

太后叹了一声:“是哀家近来过于**了,还请定真师太莫要怪罪。”

定真师太道了声佛号:“太后娘娘不必挂心,是贫尼糊涂了。”

“哀家累了,送师太回去吧。”

“是。”

宫人应声,送定真出了太后的寝殿,

太后坐在远处没动,仔细看着定真师太的背影,只是一举一动都与太后印象中的定真师太没有差别。她不由喃喃道:“兴许真是哀家多心了,定真师太为众人讲法,难免要说些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忘记了也是难免。”

尔蓉常年在太后身边陪伴,几乎是形影不离,自然也听定真师太讲过这个故事,方才她想出言提醒定真师太,但太后细细听着没有指明,她便没出声。此时听太后这么说,便道:

“今日宫中事多,娘娘是过于紧张了。定真师太这样的人物,哪里会有假呢。不过,奴婢还以为定真师太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呢,结果奴婢见她方才那一瞬间的慌乱,也不过是一介凡人罢了,总归只有一条命。”

太后本来已经消了戒心,一听这话又蹙起眉头,“定真师太自然也是凡人,曾说过,出家人也有七情六欲,只不过比寻常人看的淡薄,她心中自然也有所求,只不过她与寻常人的所求不同,她曾无意中说起过,若能脱离肉体凡胎,离开这俗世,是求之不得。”

“太后这么一说,奴婢也隐约记起来了,定真师太似乎有些厌恶这尘世似的。”

“所以定真师太这样的人,将生死看淡,会因为哀家的怀疑而动容吗?虽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但哀家直觉这其中不寻常。”

“那奴婢还是让人看着些。”

太后沉沉嗯了一声,“去吧。”

………

正阳宫中,陈皇后一身月白挽边绣紫蝶纹样交领半臂上衣,下身搭了件淡紫色儒裙,外面随意披了件银狐斗篷,发鬓两侧各簪了一支长流苏凤头钗,随着她的脚步微微晃动摇曳生姿。她在半人高的铜镜前转了半圈,微微出神。

这还是她当上皇后以来,第一次脱下那些繁复的宫裙和凤冠,竟有种别样的感觉。

绮真围着陈皇后替她整理好裙摆,笑道:“娘娘这一身打扮如同少女,奴婢再没见过比娘娘更美的女子了!”

琦玉也笑道:“奴婢仿佛看见了娘娘还在闺中的时候。”

“本宫出身算不得高贵,所以坐上中宫的位置后,不敢换下那些繁重的头饰,繁复的皇后冕服,生怕衬不起这样尊贵的身份,压不住后宫诸嫔妃的气焰。可如今陈家蒸蒸日上,本宫才恍然明白,并非是穿了最尊贵的衣裳,戴着最尊贵的首饰就会被人顶礼膜拜!要真正有本事,有靠山,才能让人害怕!”

陈皇后相貌美艳,如今这一身素淡装扮,反而衬托的她年轻了许多,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今日才真正成了皇后,她说:“看见慧贵妃如同一条哈巴狗一般跪在脚下,毫无还手之力的模样,本宫真是觉得无比畅快!”

琦玉和绮真对视一眼,说都:“奴婢们也为娘娘感到高兴。”

陈皇后目光扫过她们,淡淡一笑,“玉璧呢?将她带过来。”

“奴婢这就去。”

玉璧被带过来的时候还算淡定,恭恭敬敬的请安:“奴婢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陈皇后看着她说道:“你做的很好,本宫应该好好赏你。”

玉璧垂着头乖顺的说道:“奴婢是娘娘的人,为娘娘做事是理所应当,不求赏赐。”

陈皇后满意的看着她,“当初宫中采买秀女,二弟安排你们入宫,之后你们散在各宫伺候,最后安稳留下的也只有区区数人,你是个聪明的丫头,本宫不会亏待你的。”

“当初是陈二爷救了奴婢,奴婢愿用性命报答。如今皇后娘娘能用得着奴婢,奴婢肝脑涂地,必定尽力而为!”

“很好!不过,现今这件事,你还要帮本宫演一场戏才行,兴许要受些皮肉之苦,不过你放心,本宫一定保你性命无忧。”陈皇后十分高兴,能有一个这般忠心之人为自己所用,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玉璧俯身磕了个头,道:“奴婢谨遵皇后娘娘之命。”

天色落黑,昭仁帝仍在宣德殿中批阅奏折,岁宁公主乖巧的盘坐在一边,不吵不闹专心致志的抄写皇上亲自为她临摹的一篇字帖。

昭仁帝对自己的子女们着实都还不错,他抽空看了一眼岁宁公主写的字,说道:“岁宁,令掌虚如握卵,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你这样写字不仅自己会很累,也没法写好字。”

“哦……”岁宁抬眼看了看自己的父亲,说道:“父皇,岁宁饿了,父皇陪岁宁去吃点东西好不好?”

昭仁帝看了一眼天色,竟然忘了女儿一直在这里陪他,晚膳也没有吃,便有些心软:“好,那父皇留陪你去正阳宫找你母后一起用膳。”

岁宁闻言立即露出笑脸:“太好了父皇!母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昭仁帝闻言只是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没有多说。最近他与陈皇后的关系的确缓和了不少,当然大部分是陈继的原因。

“坐了一整天,也该活动活动,正阳宫也不院,岁宁可愿与父皇步行过去?”

“好呀父皇,岁宁愿意陪着父皇!”

天色微暗,大安宫各处已经掌了灯,如同低垂的繁星四散在凡间。

正阳宫殿前点燃了数盏灯笼,照亮了朱漆殿门和四周的朱红廊柱,比其他宫里要亮堂许多,似乎随时在等着昭仁帝的到来似的。

父女俩一路行到正阳宫,并未带几个人。殿门前的宫人没想到皇上这个时候来了,赶紧行礼,要进去通报。皇上挥手制止道:“不必了,朕自己进去,看看皇后这会在做什么。”